如何加快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发表时间:2012-06-05 01:53来源:西促会

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评论之八

百花谭

省第十次党代会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不断提 升文化促进社会团结进步的凝聚力 、文化精神食粮的供给力 、文化深入基层和群众的服务力 、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文化繁荣发展的创新 、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同时 ,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艺作品等作出了重要部署 。这一系列措施 ,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 民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信心和热情

那么 ,我们该如何加快实施文化强战略?这里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 ,何谓文化强省?文化强省的,包括两层含义 作为名词 ,是 一种标准和目标 即全省文化建设在各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 ,达到文化强省战略发展中的既定目标 ,是名符其实的文化强省;作为动词 ,是 一种做法和过程 ,使其强大 、强化 、强盛 即通过各种措施将全省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做大 、做强 、做优 。文化强省 ,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 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 公共文化服务的惠民功能强化 ,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加强 ,文化产 业的生产能力和核心争力强 ,文化艺术创作创新能力强劲 ,文化人才不断涌现精兵强将 ,文化市场激发消费能力强盛 ,文化与经济社会的融 合度增强 ,文化政策对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强大

加快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需要全面提高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感恩奋进文化 。四川人民在数千年的巴蜀文化滋养 ,形成了坚韧不拔 、勤劳勇敢 、幽默达观 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基因 。从波澜壮阔的保路运动到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 ,再到敢为天下先的改 革开放 ,这种文化精神基因 ,一直都存在于四川人的生命血液中 ,每到历史的紧要关头 ,它就如滔滔的江水奔腾而来 ,如运行的地火井喷而 ,焕发巨大的精神力量 。全面提高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 ,应充分发挥三基地一窗口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作用 。抗震救灾斗争和灾后恢 复重建 ,集中彰显了川人众志成城 、大爱无疆的高尚品格 ,不屈不挠 、勇于抗争的顽强意志 乐观豁达 、知恩图报的人性光辉 我们应充分发 挥陈列室 、纪念地的窗口作用 ,构建起以一馆三地一展为龙头 以村镇陈列室为支点 以参观线路为纽带的抗震救灾精神和感恩奋进文化宣传 教育体系 。全面提高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 ,应从新时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中汲取营养 深入学习王瑛 、李林森 、叶志平 、曹于亚 、蒋敏 、戴 海宁 、王洪发 、罗玮等一大批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使模范人物的崇高品德更好地走进广大干部和群众心中 ,化为奋进拼搏的切实行动 。全面 提高全省民思想道德素质 ,应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雷锋精神活动 。引导全社会与时俱进学雷锋 ,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 践中 ,使雷锋精神正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全面提高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 ,应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在全社会进一步兴起 集中宣传 、学习文明典型和道德模范的热潮 ,进一步营造争当文明先进 、争做道德楷模的浓厚氛围 ,让文明的新风吹暖更多人心 ,让德的火 花照耀天府大地 。总之 ,全省人民应发扬特别讲大局 、特别讲付出 、特别讲实干 、特别讲纪律的作风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充分展现四 形象新风貌新境界 ,为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四川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

加快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需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是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人民群 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20116 ,成都市进入全国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 并且是全国唯一入围的副省级省会城 。在四川其他地区 ,文化设施也拔地而起 ,宜宾大剧院 、泸州大剧院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全省50个博物馆 、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 完善公共 化服务体系 ,应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重视和满足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 、边远地区 、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继续推进 广播视村村通 、信息资源共享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农村电影放映 、农家书屋建设等五大工程,继续建好图书馆 、科技馆 、美术馆 、博物 、文化馆等五馆,继续依靠老专家 、老教师 、老干部 、老战士 、老模范等五老队伍的政治优势和智力优势 ,不断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文 生活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应注重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社区是群众的基本生活环境 ,是社会构架的细胞组织 ,是党的执政基础 。社 区公共文化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 。要加快推进特色鲜明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应加大公共文化特色服务力度 。建设特色协会 、特色乡村 、特色街道 、特色小镇 、特色城市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 、各 式各样的化活动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应加大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力度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 的精神财富 ,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 ,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四川应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永久落户 ,文化部在四川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基础上 ,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 ,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 引导非物质 文化遗产进校园 、进社区 、进生活 。总之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是文化强省战略中的一项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和民生工程 实现公共文化服 务均等化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劳动力 能够为加快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供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加快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要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确定了四川文化产业发 一核四带的空间布局 ,做强做大出版发行 、印刷复制 、影视 、文化旅游和演艺娱乐产业 ,重点培育动漫游戏 、创意设计产业 ,形成“5+2” 点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要求文化产业发展要突出竞争优势 ,加快文化生产方式的创

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 ,应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鼓励各地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 ,把园区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文化产业园区集群效应 ,提升中心城市带动力和辐射力。

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 ,应依托市群挖掘特色文化资源 。充分发挥成都平原城市群 、川南城市群 、攀西城市群 、川东北城市群等四大城市 的聚合效应 ,深入挖掘和优化配置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 、红色文化 、重建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 ,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重点培育骨 干文化企业 开发独具优势的文化产品 ,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 ,应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川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 目前全省已有乡村农家乐2万多家 ,农家乐已逐步向规 范化 、特色化 、品化方向发展 乡村农家乐已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旅游产业 。继续推进天府古镇建设 ,将乡村文化产业与新农村综合 体建设结合起来 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 ,与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 ,积极打造创意农业 、观光农业 、旅游农业等现代农业形态。

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 ,应大力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在成都 、德阳 、绵阳等城市创建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 、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生产 装备技术企业 ,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 。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 ,通过文化资源 、文化生产 、文化传播数字化 改造提升传统 文化产业 ,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提升文化创意成果的产业化 、商品化水平 ,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相 一。

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 ,应大力培育文化消费市场 以节庆活动为依托 ,利用好《财富》全球论坛 、西部博览会等重要平台 ,拓展国际贸 ,打通国内外两个市场 同时 以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魅力的文化产品引导文化消费 、培养新型消费 、创造精神消费 ,刺激文化生产。

推荐阅读
2024-09-02
2024-08-15
2024-07-30
2024-07-23
2024-07-10
2024-06-17
2024-05-21
2024-05-20
2024-04-18
2024-03-27
2024-03-19
2024-03-19
2024-02-06
2023-12-31
2023-11-07
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