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崇左壮族博物馆:文化之光闪耀、在这里读懂壮族

发表时间:2012-11-27 09:40来源:西促会
  • 1023 ,广西第一家地市级壮族博物馆——崇左壮族博物馆开馆迎客 。它的主要意义在于 ,通过馆藏文物 ,壮族人口比例近90 、广西壮族 人口最集中的崇左市 ,其发展变迁一一呈现; 更重要的是 ,我们有机会了解壮族作为广西世居民族的历史 ,这种了解是基于文物为证的。
  • 壮族文化之光璀璨生辉
  • 90高龄的原自治区主席韦纯束欣然为该馆题词壮族文化之光 。他认为 ,崇左壮族博物馆在梳理壮族文化脉络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 崇左市是壮族人口聚居地 ,有着深厚的壮族文化底蕴 目前 ,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02 收藏文物2831 。博物馆成为崇左民族历史 与文化遗产的收藏 、保护 、研究 、展示 、教育基地。
  • 崇左壮族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 ,南面外墙用花山岩画装饰 ,充分体现了壮族文化特色;采用智能化系统 ,在馆内通过绘画 、雕 、灯光 、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 ,再现了壮族历史的沧桑巨变。
  • 据了解 ,壮族博物馆是崇左展示深厚文化底蕴 、打造文化品牌的一大措施 。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建筑 ,还是精神物化的一种体现 ,成为崇左 乃至广西富有壮族民族特色的地域性标志性建筑之一。
  • 博物馆一楼展出的是由六个章节组成的崇左历史文化印记图片展《壮乡古郡 南疆新城》 。《骆越之光》从历史的视角解读崇左最早和最主 要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壮族; 《壮乡古郡》从崇左的历史发展沿革反映源远流长的壮民族历史文化; 《近世烽烟》反映近代以来 ,地处祖国 边陲的崇左成为抗击外国侵略和救亡图存的前线; 《光辉历程》介绍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左江流域开辟根据地的峥嵘岁月 《铸就基业》 展示建国后崇左壮族儿女与各族人民团结友爱 ,艰苦奋斗 ,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谱写新章》展示了崇左建市以来 团结拼搏 ,开 拓奋进 ,顺利实现从建市到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 镇馆之宝揭壮族久远历史
  • 博物馆二楼展厅分为两个展区 ,第一展区展示76崇左壮族历史文物 ,第二展区陈列展览100多件崇左壮族民俗文物 。这些文物是从馆藏 2000多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
  • 步入二楼展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类似牙套的东西 虽然看起来不起眼 ,却堪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崇左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工作人 员韦姗杉说 ,这件宝物就是木榄山智人洞早期智人下颌骨化石 ,它是在2008518 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大学崇左生 物多样性研究基地研究人员 ,在江州区罗白乡木榄山智人洞中发现的 ,经鉴定距今11.1万年。
  • 这件宝物虽然尚未定级 ,但意义重大 ,这是迄今为止东亚现代人起源的第一件智人下颌骨化石 11.1万年 ,非洲出现人类 ,这里也同时有 了人类 。韦姗杉称 ,这个结论已经为学界认同。
  • 远在石器时代 ,壮族先民就在这里披荆斩棘建设家园 ,创造了灿烂文化。
  • 旧石器时代 ,左江流域广泛分布的岩溶洞穴为古猿和早期智人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步入新石器时代 ,史前人类活动范围逐步扩 ,足迹几乎遍及整个左江流域 出现了原始农业 、畜牧业 、制陶业 ,创造了有极高制造水平的大石铲文化 。博物馆展出的炭化稻种 ,在今人 看来并不稀奇 ,可在当时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东西 ,表明那时人们已经从抓鱼果腹发展到驯化野生稻充饥。
  • 面对骨鱼钩 ,我们能想到的是壮族先民是何等聪明 ,懂得用它钓鱼; 而看见鱼纹狗牙饰品 ,我们不禁莞尔 原来他们也是爱美的。
  • 时光的车轮飞速向前 ,进入二十世纪 ,崇左开始出现手工榨汁机 。把甘蔗榨成汁 ,然后制糖——崇左制糖的历史从这里发轫。
  • 古壮字手抄本连着广西和中原
  • 古壮字手抄本也是馆中一宝 。手抄本从龙州金龙镇征集而来 ,上面的字粗看形如汉字 ,笔画看似很熟悉 。韦姗杉说 ,这是因为古壮字有三 种类型: 自创 、仿汉造 、借汉 。这说明 ,壮族文化自始都和中原文化有渊源。
  • 1000多年前 ,壮族人民利用汉字及其偏旁 、部首和声义 ,创造了古壮字 。直到今天 ,在一些农村 ,仍有巫师 、巫婆在使用古壮字巫术 、歌 本。
  • 韦姗杉让我们看了20个古壮字 ,然后翻译给我们听:你穿着白色上衣蓝色裤子 ,像煮熟了的花生那样丰满潇洒 ,开口说话笑眯眯地 ,好像 凤凰正含着美丽的鲜花
  • 古壮字《字学篡要》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字典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 中原汉族逐渐进入左江流域和壮族先民杂居 ,开始了共同开发左江 流域的历程 。当时 ,壮族中的知识分子为接受汉文化 ,用已在本民族流行的3000多个古壮字来解释常用的汉字 并以此书作为壮族地区的壮汉 文字教科书。
  • 而从龙州庭城遗址出土的汉瓦残片 ,推测在汉代 ,这里可能就出现较高规格的城池了。
  • 左江青铜器佐证花山岩画
  • 花山岩画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目录 ,但花山岩画图案究竟表达的是什么? 多年来猜测不断 。博物馆馆藏文物给出了某种答案。
  • 花山 ,汉语直译为麻面的山 意译为有画的山 。除模糊不清外 ,可数的图像尚有1900余个 ,大约包括111组图像 。岩画以人像为主体 ,辅 以马 、狗 、铜鼓 、刀 、剑 、钟 、船 、道路 、太阳等图像。
  • 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底 ,龙州县捞沙船在宁明花山至龙州棉江花山的左江河段中捞出一批青铜器 ,崇左壮族博物馆先后征集 、保护 。这 次展出的雷纹鎏金青铜戈 、鸟喙形青铜大戈 、一字格短剑 、环首剑 、靴形青铜钺 青铜矛 、青铜提桶 、羊角钮钟 ,仿佛是从岩画上了下来。
  • 环首剑 、羊角钮钟 、一字格短剑可以在岩画上找到一模一样的图 ,青铜提桶上的鸟头船纹饰也与岩画上的弧线形鸟船饰纹相似 。这些青 铜器是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的标志性文物 ,为左江花山岩画上的主要器物图像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证据。
  • 因为这些青铜器 ,我们有幸知道了花山岩画实际是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祭祀 、节庆等活动的真实写照 ,骆越人创造的花山文化是壮族文化的 精粹 。(记者 莫 迪 陈秀隆)
  • 推荐阅读
    2024-09-02
    2024-08-15
    2024-07-30
    2024-07-23
    2024-07-10
    2024-06-17
    2024-05-21
    2024-05-20
    2024-04-18
    2024-03-27
    2024-03-19
    2024-03-19
    2024-02-06
    2023-12-31
    2023-11-07
    2023-11-01